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全国共有25所高校入选。苏州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研究与智能决策实验室成功获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的实验室,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平台和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重要载体。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于2025年初正式启动,在各高校申报基础上,经教育部组织专家严格评审、现场考察,最终确定25个。
苏州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研究与智能决策实验室以教育学作为主要依托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要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积极讲好中国就业故事,有效提升我国在就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近年来,我院充分发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作为重要战略方向,持续引导学院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主动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领域聚焦发力,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就业心理与职业适应、大数据赋能就业精准服务等主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和决策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多份咨政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或省部级领导批示,为服务国家就业优先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社科处的指导下,我院将以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获批建设为新的起点和重要契机,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加大经费和平台投入,着力打造集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高地。一方面,紧扣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挖掘与决策模拟研究,为政府部门和高校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咨询和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建设开放共享的就业研究与服务平台,形成常态化的学术对话和联合攻关机制,在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中国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理论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